晉哀帝司馬丕生平介紹及歷史評價
司馬丕(341年—365年),字千齡,晉成帝司馬衍長子,晉康帝司馬岳之侄,晉穆帝司馬聃的堂兄弟、母周貴人。東晉的第六位皇帝,361年至365年在位。
公元342年,司馬丕受封瑯邪王。361年,晉穆帝去世,皇太后令司馬丕登基,改元隆和。364年,司馬丕斷谷餌藥以求長生結(jié)果中毒,崇德太后臨朝攝政。
早年經(jīng)歷
晉哀帝司馬丕生于咸康七年(341年)。咸康八年(342年),受封為瑯邪王。同年,晉成帝去世,本應司馬丕登基,但中書令庾冰因害怕其登基后失去權(quán)勢遂以司馬丕年幼為理由反對,于是司馬丕堂兄晉穆帝登基,改元建元。
永和元年(345年),拜散騎常侍。永和十二年(356年),加中軍將軍。升平三年(359年),任驃騎將軍。朝夕網(wǎng) m.140401.com原創(chuàng)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登基為帝
升平五年(361年)五月,晉穆帝去世,皇太后褚蒜子下令說司馬丕本來早就該登基為帝,他是皇室正統(tǒng),如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當皇帝。于是司馬丕登基。五月,司馬丕登基后大赦天下,同時封弟弟司馬奕為瑯琊王。同年七月,將晉穆帝安葬在永平陵;九月,立妃子王穆之為皇后。十一月,司馬丕下詔讓晉穆帝、晉康帝過繼給晉顯宗司馬衍。
隆和元年(362年)正月,前燕將領(lǐng)呂護、傅末波攻陷小壘,兵臨洛陽。正月十三日,推尊生母親周氏為皇太妃,進升瑯邪王司馬奕為侍中、驃騎大將軍、開府。四月,呂護再次侵犯洛陽。五月,司馬丕派北中郎將庾希、竟陵太守鄧遐率領(lǐng)水軍救援洛陽。七月,呂護軍退守小平津。十二月初一日,出現(xiàn)日食,司馬丕下詔表示要減輕嚴峻繁瑣的賦稅,周詳?shù)厣套h法令,全部遵循減損之要。
興寧元年(363年)正月,改元興寧。同年二月,大赦天下。三月,司馬丕生母皇太妃周氏去世于瑯邪府,皇帝奔喪,詔令司徒、會稽王昱總管內(nèi)外眾務,同月將其下葬。后司馬丕因為喜得一子而大赦天下。同月,司馬丕親自下田勞動以發(fā)展農(nóng)業(yè)。三月八日,因為司馬丕一向喜歡長生不老之術(shù),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,斷谷、服丹藥,侍中高崧諫曰:“這不是好事情啊,陛下不應如此。”哀帝不聽,結(jié)果服藥后藥性大發(fā)而不能聽政,于是崇德太后褚蒜子攝政。
司馬丕先任命桓溫揚州刺史,后又派人讓其入朝為宰相,結(jié)果桓溫不同意。七月,司馬丕下圣旨讓桓溫入朝,但八月,桓溫到了赭圻后就筑城居住在那里,桓溫的權(quán)勢和野心暴露。
因病逝世
興寧三年(365年)三年正月一日,皇后王穆之去世。正月,司馬丕因服藥過多發(fā)病在西堂去世,時年二十五歲。葬在安平陵。司馬丕死后謚號為哀,和王皇后并葬于安平陵。
晉哀帝沒有后嗣,皇太后下達詔令,讓瑯邪王司馬奕繼承帝位。
人物成就
庚戌土斷
司馬丕在位期間實行土斷后,又在興寧二年(364年)三月一日再次推行,史稱“庚戌土斷”或“庚戌制”。其主要精神是劃定州、郡、縣領(lǐng)域,居民按實際居住地編定戶籍。這一政策有利于行政統(tǒng)一和節(jié)省開支。時哀帝下令各地檢閱戶口把800寓戶口編入所在郡縣,嚴行法禁,因364年3月1日是庚戌日,故此制亦稱“庚戌制”。此制頒行后,彭城王司馬玄隱匿5戶,被查出后收付廷尉。在當時收效較大,但桓溫死后,此法亦止。
民生
隆和元年(362年),司馬丕登基不久,下詔減輕田稅,一畝只收二升。同年八月,司馬丕令袁真運送五萬斛米到洛陽,同年冬十月,賞賜大米給貧窮的人,每人五斛。
書法
司馬丕的書法也很好,晉朝偏安一隅,多文墨之氣,司馬丕也有書法作品。《淳化閣帖》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,其中就收錄了哀帝司馬丕的書法真跡《中書貼》,于2003年上海博物館斥資450萬美元從美國著名古董收藏家安思遠處購回。
歷史評價
褚蒜子:瑯邪王丕,中興正統(tǒng),明德懋親。
《晉書》:哀皇寬惠,可以為君,而鴻祀禳天,用塵其德。
史籍記載
《晉書·卷八·帝紀第八》
本文系作者授權(quán)本站發(fā)表,未經(jīng)許可,不得轉(zhuǎn)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