晉廢帝司馬奕生平介紹及歷史評價
司馬奕(公元342年—公元386年),字延齡,晉成帝司馬衍次子,晉哀帝司馬丕同母弟,母周貴人,東晉第七位皇帝,也是東晉唯一一位在位期間被廢黜的皇帝。
興寧三年(公元365年)二月,司馬丕死后。同年二月丁酉(2月23日),司馬奕即帝位,在位6年,為桓溫所廢。被廢后降為東海王。
早年經歷
司馬奕生于咸康八年(公元342年),出生當年就被封為東海王。永和八年(公元352年),拜任散騎常侍,不久加任鎮軍將軍。升平四年(360年),拜任車騎將軍。
升平五年(公元361年)五月二十二日,晉穆帝去世無子,司馬奕的哥哥司馬丕被立為皇帝,是為晉哀帝。五月二十七日,晉哀帝改封司馬奕為瑯邪王。
隆和元年(公元362年)七月,轉任侍中、驃騎大將軍、開府儀同三司。
登基
興寧三年(公元365年)二月二十二日,晉哀帝司馬丕去世,因司馬丕沒有子嗣,所以崇德太后褚蒜子于二月二十三日下詔說,司馬奕德才兼備,又是皇帝的弟弟,應當繼承皇位。于是百官到瑯邪王府去迎奉司馬奕,司馬奕當天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。三月二十九日,將晉哀帝葬于安平陵。第二年,改元太和。
去世
司馬奕即位之時,桓溫掌握朝政,桓溫有意廢掉司馬奕自立為皇帝,但司馬奕本身并無過失可言。太和六年(公元371年)十一月,桓溫便指司馬奕陽痿而不能生育子嗣,其男寵相龍、計好、朱靈寶等在宮廷參侍,后宮所生三子可能并非皇帝親子,于是逼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詔廢司馬奕為東海王。即日桓溫派散騎侍郎劉亨進宮收繳了國璽,逼司馬奕離宮。時值仲秋,天氣還比較暖,司馬奕穿著單衣步出西堂,乘牛車出神獸門,群臣哭著拜別。桓溫命令部下帶領數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東海王府。
咸安二年(公元372年)正月,降封為海西公。同年四月,司馬奕被遷往吳縣西柴里居住,由吳國內史刁彝和御史顧允領兵監管。時人都同情他,不少人假借他的名義,聲稱奉他的詔命,聚眾起事,反對朝廷。司馬奕知道這些情況后,深居簡出,閉門謝客,小心謹慎地度日,盡量避免嫌疑。
咸安二年(公元372年)十一月的一天清晨,盧悚派弟子許龍秘密來到司馬奕居處,自稱奉太后密詔來迎司馬奕回京復辟。司馬奕聽了有些心動,想要答應。這時,他的家眷出來極力勸阻,他于是又拒絕出門,并斥退許龍。司馬奕自知復辟無望,又怕再遭禍端,便有意表現得平庸以求平安,整天在家沉迷于酒色。朝廷以司馬奕安于屈辱,總算避免了殺身之禍。
太元十一年(公元386年)十月十六日,司馬奕病死于吳縣(今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、相城區一帶),時年四十五歲。
為政舉措
司馬奕即位當天大赦天下。決定將晉哀帝葬于安平陵。第二年,改元太和。太和元年(公元366年)九月甲午日,司馬奕下令特赦梁、益二州。
軼事典故
東晉大將恒溫想廢掉司馬奕,但司馬奕循規蹈矩、謹小慎微,并無過錯。因此,桓溫并不敢貿然行動。太和六年(公元371年)十一月,桓溫在聽取部下關于“宮闡重悶,床笫易誣”妙計后,“誣帝在藩夙有痿疾”(《晉書》),三個兒子都是后妃與他人私通所生,并將此消息秘密散播到民間,擾亂視聽,再以皇太后的名義,行“伊霍之舉”,廢司馬奕為東海王,以王還府第。這一年,司馬奕剛剛30歲。桓溫為了謀圖廢立、攬權奪勢,出此卑鄙下流的陰招,使司馬奕之私密器官“被陽痿”的同時,令其政治生命也隨之告終。在一片欷歔聲中,司馬奕灰溜溜地結束了六年的傀儡生涯。朝夕網 m.140401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歷史評價
桓溫、崇德太后褚蒜子:“不圖德之不建,乃至于斯。昏濁潰亂,動違禮度。有此三孽,莫知誰子。人倫道喪,丑聲遐布。既不可以奉守社稷,敬承宗廟,且昏孽并大,便欲建樹儲籓。誣罔祖宗,頌移皇基,是而可忍,孰不可懷!”
《晉書》史臣曰:“東海違許龍之駕,屈放命之臣,所謂柔弱勝剛強,得盡于天年者也。”
《晉書》贊曰:“海西多故,時災見及。彼異阿衡,我非昌邑。”
崇德太后褚蒜子:“瑯邪王奕,明德茂親,屬當儲嗣,宜奉祖宗,纂承大統。便速正大禮,以寧人神。”
王夫之:“帝奕未有失德,溫誣其過而廢之。”
史籍記載
《晉書·卷八·帝紀第八》
《魏書·卷九十六·列傳第八十四》
《資治通鑒·卷一百一》
《資治通鑒·卷一百二》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