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國時期蜀漢官員簡介
人物生平
追隨劉備
伊籍,字機伯,是兗州山陽郡(今山東金鄉縣)人。伊籍與鎮南將軍、荊州牧劉表是同鄉,從年輕時便依附于劉表。
建安六年(201年),劉備因為遭到曹操的攻打,于是前往荊州(治襄陽,今湖北襄陽)投奔劉表。劉備在荊州期間,伊籍經常拜訪劉備,托請劉備照顧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八月,劉表去世,伊籍于是轉而投靠劉備,跟隨劉備南渡長江,后來又跟隨劉備進入益州(治成都,今四川成都)。
創制蜀科
建安十九年(214年),劉備平定益州,進入成都(今四川成都),自己兼任益州牧,任命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,伊籍所受到的待遇僅次于昭德將軍簡雍和秉忠將軍孫乾等人。
劉備稱帝,建立蜀漢政權后,升任伊籍為昭文將軍。伊籍與諸葛亮、法正、劉巴、李嚴共同制定《蜀科》,《蜀科》是治理蜀漢所用的法律,《蜀科》中的條列律令都出自這五人之手。
軼事典故
有一次,劉備派遣伊籍出使東吳,吳主孫權聽說伊籍很有辯才,想用言辭挫敗他。伊籍剛進殿入拜行禮,孫權對他說:“你侍奉無道之君很辛苦吧。”伊籍當即回答:“一拜一起,談不上什么辛苦。”伊籍的隨機應變之敏捷,大都與此類似,孫權對他的回答十分驚異。
人物評價
陳壽:麋竺、孫乾、簡雍、伊籍,皆雍容風議,見禮于世。
史書記載
《三國志·卷三十八·蜀書八·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》
朝夕網 m.140401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