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山國的地理位置
中山國,是由中山武公所建立的一個諸侯國,不過中原諸侯國對中山國的態度并不怎么認同和好感。其位于燕趙兩地之間,因其城中有山,所以稱為中山國。在中山國興起到滅亡的200多年里,其曾長期和中原等諸侯國相戰。
中山國建立于公元前414年,期間中山國曾衰落過,也曾被占了都城,亦曾得以復國,并走向強盛,到了公元前296年,中山國最終走向滅亡,被趙國所吞滅。
那中山國是如何興起并走向滅亡的呢?
中山國的前身是北方的鮮虞部落。中山武公是中山文公之子。而中山文公是中山王墓出土的銘文記載中的第一代君王,當然應該是后來追謚的。
公元前506年,鮮虞部落遷到中人城,晉國就出兵攻打他,當時晉國是諸侯大國,兵力強盛,所以鮮虞被晉軍打的打敗,就連中人城也被晉軍占領了。
后來晉國的兩大國卿趙氏和魏氏,都想瓜分中山國,兩方勢力各不相讓,于是就想出了一個兩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。
當時趙氏和魏氏為了控制中山國,趙氏就在鮮虞后人中選了一個傀儡做中山國君,并讓魏文侯的女兒公子傾為正妻,這個中山國國君,就是中山武公。
中山武公,是繼承了中山文公的政權,他從小就清楚父親中山文公做傀儡受趙氏和魏氏控制的艱難處境,所以自小他就立志復國,
中山武公繼承王位后,就開始了他的復國計劃,暗中和鮮虞族人接觸,并發展實力。
后來趙襄子去世,趙國發生了內亂,中山武公就趁著這個機會,發動了復國行動,經過他的努力,他帶領鮮虞的兵力,終于擺脫了趙魏的控制,并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山國政權。
中山武公在位六年,期間他加強武備,并學習效仿中原諸侯的禮制,為中山國的政治軍事制度和國力穩固強盛作出了貢獻
公元前408年,中山武公去世,之后中山桓公繼位。
中山桓公繼位后,可不像他的父親中山武公那樣勤政愛民,所以使得百姓對他很不滿。后來魏文侯命名將樂羊領兵攻打中山國,由于當時魏國是一個軍事大國,所以,中山桓公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,但最終在三年后,中山國還是被魏國所滅。
魏國攻占中山國后,中山桓公過著亡國奴的日子,這讓他倍感羞辱,所以決定復國。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和斗爭,終于到了公元前381年時,中山國得以復國,桓公自立為王。
中山國復國后,雖然擺脫了魏國的控制,但這時趙國就趁著中山國復國之初立足未穩的時候,想再次控制中山國,所以就派兵攻打中山國。
但這次卻讓趙國失算了。
中山國雖然剛復國不久,但中山桓公此時勵精圖治、奮發圖強,他帶領中山國的將士奮力抵抗趙國,最終打敗了趙國,保住了中山國。
之后中山桓公就大力發展軍事實力,因為在當時諸侯割據林立的年代,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,是很難立足于諸侯之間的。
而讓趙國怎么也想不到的是,沒過多久,中山桓公為了奪回之前失去的地盤,竟然出兵兩萬攻打趙國。
趙國沒想到曾經的附屬小弟中山國竟然敢打自己,于是就派兵防守,但由于之前中山桓公訓練中山軍隊有素,所以此時的兩萬中山兵,就是一支虎狼之師,打的趙國軍隊接連敗退,中山國也就趁勢收復了之前失去的十多處城邑。
自中山桓公復國,他先后打敗魏國和趙國兩個中原諸侯大國,這讓天下諸侯為之一振,都對這個失國而后復國的中山國國君刮目相看。
而中山國在桓公的治理下,終于再次成為了北方的一個軍事實力強國,并進入了強盛時期。
中山桓公在位約40年左右,于公元前353年去世,享年76歲。他去世后,中山成公繼位。
中山成公,又稱中山成王,他繼位國君之位后,秉承父親桓公的復興中山國的遺志和治國策略,使得中山國得以平穩過渡,國力仍然強大。
公元前328年,中山成公去世,其子中山王厝繼位。中山國經桓公、成公兩代君王的不懈努力,所以到了中山王厝繼位時,中山國的實力已經進入鼎盛時期,并得以躋身于諸侯列強之列。
當然,正所謂事勢沒有一成不變的,中山國的空前強大也并沒有維持多久。
由于趙國一直視中山國為心腹大患,所以時刻都想攻滅中山國。
之后趙國在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后,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,有了實力的趙國終于又等到了攻打中山國的機會。
公元前306年,趙國出兵攻打中山國,第二年,由于中山國不敵,只得求和。
然而沒過幾年,趙國再次出兵中山國。公元前301年,趙軍攻破中山國都城,中山王妾子次蟲逃往齊國,趙國就立了一個傀儡國君——中山王尚。
又沒過幾年,趙國于公元前296年,就把中山王尚廢了,自此歷經兩百多年的中山國走向了滅亡。
中山國,作為戰國七雄之外的戰國第八雄,雖然名聲沒有前七位大,但卻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。比如在《戰國策》的記載中,不僅為中山國單獨設《中山策》,而且還把中山國和戰國七雄的地位一樣,可見其確實不一般。朝夕網 m.140401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