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城公主為何能與姑姑平陽昭公主齊名?
如果說,花木蘭只是文學作品中的傳說,那平陽昭公主確實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巾幗英雄,《新唐書》云:
公主勒兵七萬,威振關中。
平陽昭公主在唐朝乃至中國古代史上的傳奇人物,殊不知,在唐朝,有另一位公主和她齊名,而且這位公主還是平陽昭公主的侄女,她就是李世民的長女襄城公主。
李世民有21個女兒,其中嫡長女長樂公主是長孫皇后所生的第一女,但長樂公主實際上是李世民的第五女,李世民的大女兒為襄城公主。史書中只說她是庶出,她的親生母親是誰,并沒有歷史記載。《舊唐書》云:
公主雅有禮度,太宗每令諸公主,凡厥所為,皆視其楷則。
襄城公主性格溫和,在宮中恪守禮儀規矩,深得李世民喜愛,如果其她公主做出張狂違逆的事情,李世民常常拿襄城公主為楷模,來教育其她公主。可見,襄城公主作為李世民的長女,在眾姐妹中,她深得父親欣慰,起到了“大姐”的模范作用。
李世民登基之后,習慣以兒女聯姻的形式籠絡開國功臣和門閥貴族,襄城公主作為長公主,是李世民第一位出閣的女兒,她下嫁的對象是宋國公蕭瑀的嫡長子蕭銳。
蕭瑀是唐朝開國功臣,是梁武帝蕭衍的五世孫,在隋末唐初,蕭家在門閥士族中影響力很大。因此,李世民把長女嫁給蕭瑀之子,也算門當戶對。
俗話說,皇帝的女兒不愁嫁,自漢朝以來,帝王之女皆被封為公主,出嫁后身份尊貴,為了避免公主受委屈,皇帝都會賜給公主專門的府邸,稱為公主府或駙馬府。
襄城公主出嫁前,李世民征求她的意見,問她喜歡什么地方做府邸,準備賜給她一處公主府。沒想到,卻被襄城公主拒絕了。襄城公主說:
“婦人事舅姑如事父母,若居處不同,則定省多闕。”
(《舊唐書》)
意思是說:兒媳對待公婆,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,早晚要侍奉在他們身旁,若不和公婆住在一起,那以后晨昏定省都會有缺失,因此,她不需要另賜宅邸,直接住到宋國公蕭瑀府上就行了。
李世民一聽,這哪行,自己第一個女兒出嫁,必須將皇家身份的尊貴體現出來,于是堅持要賜宅邸,最后,襄城公主再三拒絕。《舊唐書》載:
再三固讓,乃止,令于舊宅而改創焉。
李世民看女兒再三堅持,最后沒有勉強,便命蕭瑀在府上裝修一下,作為公主新房。
襄城公主的這個舉動,在今天看來,可能較為平常的小事,但她以公主身份堅持晨昏定省、孝敬公婆,在當時是罕見的。舉一個例子,襄城公主出嫁幾年后,她的妹妹、李世民的三女兒南平公主被許配給了宰相王珪之子王敬直。出嫁后,南平公主不但不和公婆住在一起,而且,在出嫁之前,還因為要不要給王珪夫婦行公婆之禮,發生過禮儀爭論。
襄城公主出嫁時間早于南平公主,她當時就主動提出要和公婆住在一起、晨昏定省,可見,襄城公主的舉動,是突破皇家身份和禮教限制的進步之舉。
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曾評價說:
平陽與娘子之軍于司竹,襄城行匹庶之禮于宋公,皆前代所未有也。
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平陽昭公主率領娘子軍發動司竹起義,而襄城公主向公婆行平民之禮,這兩位公主的舉動都是前所未有的。
正是因為顏真卿的這句話,人們把襄城公主和平陽昭公主這兩代公主常常聯系在一起,二人因此齊名。這兩位公主,一位是巾幗不讓須眉,另一位是位尊不忘俗禮。或許,站在唐朝的角度,襄城公主的功績可能無法和她姑姑平陽昭公主相比,然而,站在思想進步的角度來說,襄城公主的思想突破尤為重要。朝夕網 m.140401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