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av在线网址_中文一区一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_免费激情网址_天天操夜夜操夜夜操

當前位置:首頁 > 歷史頻道 >

晉明帝司馬紹生平介紹及歷史評價

作者: formermaster/發布時間2021-09-10 16:02:12/點擊3408℃
導讀晉明帝司馬紹(299年-325年10月18日),字道畿,晉元帝司馬睿長子 ,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,母宮人荀氏,東晉第二位皇帝,322年-325年間在位。 司馬紹于322年即位,太寧二年(324年)平定王敦的叛亂,停止對于王敦黨羽的追究,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...
Tips: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

晉明帝司馬紹(299年-325年10月18日),字道畿,晉元帝司馬睿長子,晉簡文帝司馬昱異母兄,母宮人荀氏,東晉第二位皇帝,322年-325年間在位。

司馬紹于322年即位,太寧二年(324年)平定王敦的叛亂,停止對于王敦黨羽的追究,為安定皇帝的權威全力重用王導,并且與江東大族保持和諧的態度

早年經歷

司馬紹幼年聰明,受到父親司馬睿特殊的寵愛。永嘉元年(307年),司馬紹隨父親司馬睿一同移鎮建業(后改建康,今江蘇南京)。

建興元年(313年),晉愍帝司馬鄴繼位,升任司馬睿為左丞相,司馬紹拜任為東中郎將,鎮守廣陵。

建武元年(317年)三月初九日,司馬睿即晉王位。四月初四日,司馬睿立司馬紹為晉王太子。

太興元年(318年)三月初十日,司馬睿即位稱帝,是為晉元帝。三月二十四日,晉元帝立司馬紹為皇太子。

司馬紹性情極為孝順,有文才武略,敬賢愛客,喜好文章辭藻,當時的名臣,從王導、庾亮到溫嶠、桓彝、阮放等,都被親近看重。曾經與大臣們辯論圣人真假之意,王導等人的意見也不能使司馬紹屈從。又好習武藝,善于安撫將士。當時江東人才濟濟,遠近都歸心于司馬紹。王敦之亂時,王室六軍潰敗,司馬紹欲率將士與叛軍決戰,登上車子將要出發,中庶子溫嶠堅決諫阻,抽劍斬斷馬套繩,這才作罷。王敦平素認為司馬紹神武有明略,為朝野人氏所欽佩信賴,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廢黜他。于是大會百官,當眾問溫嶠:“皇太子有什么功德值得稱道?”聲色俱厲,定要使溫嶠說出廢太子的話。溫嶠回答說:“探討高深的治國之道,使國家長治久安,這不是見識短淺的人所能認識的。從禮的角度看,這就是孝。”大臣們都認為溫嶠的意見是正確的,王敦的陰謀遂被阻止。

登基

永昌元年(322年)閏十一月初十日,司馬睿去世,閏十一月十一日,皇太子司馬紹即皇帝位,大赦天下,是為晉明帝,尊生母荀氏為建安郡君。太寧元年(323年)二月,司馬紹將父親晉元帝安葬在建平陵。六月初六日,司馬紹立妃庾文君為皇后。

王敦雖于永昌元年(322年)就回到武昌遙控朝廷,但因為圖謀篡位,于太寧元年(323年)暗示要朝廷征召自己入朝,司馬紹于是以手詔征召王敦。同年,王允之乘酒宴而知道王敦的圖謀,于是回京告訴其父王舒,王舒于是與王導一同報告晉明帝,得以早作防備。

及后,司馬紹積極準備京師建康的防護,最終于當年七月成功擊敗王敦派來進攻的軍隊,平定了王敦之亂。王敦之亂被平定后,司馬紹下令不再問罪于王敦一眾官屬,又分別以應詹為江州刺史、劉遐為徐州刺史、陶侃為荊州刺史、王舒為湘州刺史,重整各州形勢,消除王敦以王氏宗族各領諸州以凌弱帝室的失衡情形。

去世

太寧三年(325年)三月初二日,司馬紹立長子司馬衍為皇太子。閏八月十九日(10月12日),司馬紹健康狀況不佳,召太宰、西陽王司馬羕,司徒王導,尚書令卞壺,車騎將軍郗鑒,護軍將軍庾亮,領軍將軍陸曄,丹楊尹溫嶠,一起接受遺詔,輔助皇太子司馬衍。閏八月二十五日(10月18日),司馬紹病逝于東堂,享年二十七歲。閏八月二十六日(10月19日),皇太子司馬衍即皇帝位,是為晉成帝,為父親司馬紹上謚號為明皇帝,廟號肅祖(《資治通鑒》作肅宗)。九月十一日,司馬衍將司馬紹按葬于武平陵。

為政舉措

司馬紹聰明敏捷能隨機斷事,尤其明白事理。在位期間兵亂連年,饑荒不斷,死于饑荒戰亂瘟疫者過人口之半,國家空虛社會凋敝十分嚴重,國事極端艱難。又值王敦挾兵威而震懾人主,將欲竊奪神器。司馬紹虛與周旋,養成其惡,以弱制強,潛心謀劃,當機獨斷,肅清大兇。又調整荊、湘等四州將領,以分散長江上游地方勢力,撥亂反正,加強根本而削弱枝葉,雖在位時間短暫,但對安定國家大局的影響很是深遠。

東晉自建國以來,北方僑姓士族與南方吳姓士族之間的矛盾一直很尖銳,吳姓士族往往受到排擠與壓制。明帝為了穩定東晉政權,臨終前一個月,還下詔說:“吳時將相名賢之胄,有能纂修家訓,又忠孝仁義,靜己守真,不聞于時者,州郡中正亟以名聞,勿有所遺。”力圖調解這個矛盾,以期打破宗族界限,為國家選拔人才。在臨終遺言中,他要諸臣為自己治喪時“務從簡約”,不得奢侈。

軼事典故

舉目見日,不見長安

司馬紹年幼時,其父晉元帝閑坐,將他放置在膝前,正遇長安使者來,因問司馬紹說:“你說日與長安哪個遠?”司馬紹回答說:“長安近,不曾聽說過人從日邊來,由此就可以知道了。”晉元帝覺得奇異。第二天,群臣宴會時又問他這個問題,回答說:“日近。”晉元帝臉色一變說:“怎么和昨天說的不同呢?”司馬紹回答說:“抬頭就望見日,但卻望不見長安。”由此晉元帝更覺得他是個奇童。

太子西池

司馬紹想挖池塘,修亭臺,他的父親晉元帝不答應。當時司馬紹還是太子,喜歡招養武士。有一晚半夜叫這些人挖池塘,到天亮就挖成。這就是當時的太子西池。據說是東吳時所挖成的,名叫西苑,后來淤泥積滿,司馬紹時又修復,故俗稱太子西池。

遺鞭脫身

太寧元年(323年)六月,王敦將舉兵向京師進發,晉明帝暗中得知,于是騎著巴滇駿馬微服出行,到王敦駐地于湖,沿著王敦的營區走了一圈就出來了。王敦的士兵發現了,說:“這不是普通人啊!”這天王敦白天睡覺,夢見太陽繞其城,受驚而起,說:“這必定是黃胡須的鮮卑奴來了。”司馬紹的母親荀氏是燕代人,司馬紹狀貌類似外族人,胡須黃色,所以王敦這樣說。于是王敦派五個騎兵去尋找追趕晉明帝。晉明帝也策馬奔馳而去,馬拉糞時,就澆上冷水。遇到旅舍賣飯的老婦,送給她一把七寶鞭,對她說:“后面有騎兵來,可把此鞭給他們看。”過了片刻,追騎來到旅舍,問老婦,老婦說:“人已經走遠了。”并把七寶鞭拿出來給他們看。五個士兵傳遞著玩賞,停留了很久。又見馬糞是冷的,認為確實已走遠,便停止追趕。晉明帝因此得以脫身。

晉祚不長

一次,王導和溫嶠一起謁見司馬紹,司馬紹問溫嶠前代統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。溫嶠還沒有回答,一會兒,王導說:“溫嶠年輕,還不熟悉這一段的事,請允許臣為陛下說明。”王導就一一敘說晉宣帝司馬懿開始創業的時候,誅滅有名望的家族,寵幸并栽培贊成自己的人,以及晉文帝司馬昭晚年殺高貴鄉公曹髦的事。司馬紹聽后,掩面伏在坐床上,說:“如果像您說的那樣,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!”

黃須鮮卑

《世說新語·假譎》記載,王敦稱司馬紹為:“黃須鮮卑奴”,并稱其相貌特征是“黃須”。注引《異苑》所載,王敦語作:“黃頭鮮卑奴”,并加以解釋:“帝所生母荀氏,燕國人,故貌類焉”。黃頭指的是金發,黃須指的是黃胡子,可見司馬紹的相貌特征就是金發黃胡子,具有白種人的相貌特征。《晉書·卷六·帝紀第六》亦載,王敦稱司馬紹為“黃須鮮卑奴”,并稱“帝狀類外氏,須黃,敦故謂帝云”,明確指出司馬紹的相貌與其母族相近,說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種人的特征。既然司馬紹被稱為“黃頭鮮卑奴”或“黃須鮮卑奴”,其生母荀氏應為鮮卑人。司馬紹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宮人,《晉書·后妃傳》未載其出身,《晉書·卷六·帝紀第六》稱其為“燕代人”,據《晉書·地理志上》:“起雁門以東,盡遼陽,為燕代”,則“燕代”一詞顯然指的是地理范疇。但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稱“鮮卑之眾星布燕代”,足見燕代地區是鮮卑人的主要分布區,《晉書》之所以稱荀氏為燕代人,是本著為尊者諱的原則,不直書荀氏為鮮卑人,而以與鮮卑人關系至為密切的燕代地區代指。《異苑》稱荀氏為“燕國人”,此燕國是指鮮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權,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鮮卑人。世界之最 m.140401.com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
東晉人認為,司馬紹因母親是鮮卑人而相貌類似于鮮卑人,所以才被稱為“黃頭鮮卑奴”或“黃須鮮卑奴”,證明“黃頭”或“黃須”正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征。金發是白種人的顯著特征之一,可見鮮卑人、至少是東部鮮卑人中,存在相當數量的白種人。不僅東晉人把“黃頭”或“黃須”看成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征,在唐朝人的觀念中,鮮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發碧眼等白種人的特點。

歷代評價

曹毗《晉江左宗廟歌》之六:“明明肅祖,闡弘帝胙。英風夙發,清暉載路。奸逆縱忒,罔式皇度。躬振朱旗,遂豁天步。宏猷淵塞,高羅云布。品物咸寧,洪基永固。”

南朝齊·謝赫《古畫品錄》:“雖略于形色,頗得神氣。筆跡超越,亦有奇觀。”

唐·房玄齡等《晉書》:“帝聰明有機斷,尤精物理。于時兵兇歲饑,死疫過半,虛弊既甚,事極艱虞。屬王敦挾震主之威,將移神器。帝騎驅遵養,以弱制強,潛謀獨斷,廓清大昆。改授荊、湘等四州,以分上流之勢,撥亂反正,強本弱枝。雖享國日淺,而規模弘遠矣。”

清·王夫之《讀通鑒論》:“明帝不夭,中原其復矣乎!天假五胡以亂中夏,氣數之窮也,帝乃早世!王敦之橫,元帝惴惴而崩,帝以幼沖當多難,舉動偉然出人意表,可不謂神武哉?”

TAG:卸妝
閱讀:3408
擴展閱讀:
廣告 330*360

推薦歷史

Recommend article

熱門歷史

HOT NEWS
  • 日榜
  • 周榜
朝夕網
微信二維碼掃一掃
關注微信公眾號
朝夕網自媒體slag truck 聯系方式:2228454400@qq.com | Copyright © 2020-2025 m.140401.com. 朝夕網 版權所有 |
二維碼
意見反饋 二維碼